查看原文
其他

一枚锔钉的奇幻漂流 且看古人如何"修文物”

请关注→ 野买书 2022-12-25

点击图片深度阅读:当今的“日本制造”是什么水平?

看完这些日本“后浪”设计师作品就懂了



点击图片深度阅读:一位超级推理小说家

被人忽视的文化随笔|作为地球人


扫码进入艺术野疯狂微店



看过电影《我的父亲母亲》的人,应该都记得这样一个片段。

锔碗人十分认真地将每一块碎瓷片都细细刷干净,仿佛那是价值千金的玉石一样。先是将瓷片一块一块地对上缝,合成一个碗,再用麻绳绑好固定,然后在缝的两边分别打孔,打孔要用弓来回地拉动金刚钻。电影里那位老手艺人拉弓时的手势从容娴熟,打好了孔,就将钉子一个一个打上去固定,然后抹上腻子。

镜头完完整整地将一门已经日暮西山的传统手艺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

然而我们记住的还有招娣母亲的话:“使碗的人走了,把闺女的心也带走了。把这碗锔好了,也给闺女闺女留个念。”

如今的年轻人,恐怕没有几个知道“锔碗”这个行当。

而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谢明良教授关注陶瓷史上这一个不为人关注的领域,汇聚30多年的研究经验,写成这本《陶瓷修补术的文化史》。

陶瓷修补术的文化史
谢明良 著

破碎与聚合,
一枚小小的锔钉何以遍布整个欧亚大陆?

实用与赏鉴,
我们的古人是如何修补陶瓷器皿的?

台湾大学著名陶瓷史学者谢明良教授
以全新视野解读陶瓷修补技艺的传承和匠心


本次出版,谢明良教授增补并修改了部分内容,更换并增加了重要的图片资料。本书在编排和印刷方面较原版也都有了大幅度提升,得到了陶瓷学界众多专家学者的一致认可。

谢明良教授做新书推荐

本书尝试从文化史的观点省思历史上陶瓷修补术诸面向。既观察了清代宫廷陶瓷修补改装情况,以及乾隆皇帝对于缺损陶瓷的对应态度和补修理念,也讨论了十七、十八世纪欧洲人针对中国陶瓷的金工镶饰和改装。在广泛搜集亚洲和欧洲锔钉补修术案例的基础之上,评估了区域间影响交流的可能途径。另外,还着重讨论了日本史上所谓呼继、烧继和金缮技艺的源流及其对残缺美的赏鉴风情。

谢明良
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教授

1955年台北市生,日本成城大学文学博士(1992),现任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特聘教授。曾编集《中国陶瓷史论文索引1990-1994》(石头出版社,1998),著作有《贸易陶瓷与文化史》(允晨文化,2005)、《六朝陶瓷论集》(台大出版中心,2006)、《中国陶瓷史论集》(允晨文化,2007)、《陶瓷手记——陶瓷史思索和操作的轨迹》(石头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8)、《陶瓷手记 2 ——亚洲视野下的中国陶瓷文化史》(石头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2)、《中国古代铅釉陶的世界——从战国到唐代》(石头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4),以及《陶瓷手记 3》(石头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5)。

| 作者的话 |

历史上的陶瓷修补术实在是充满了魅力、令人兴趣盎然的课题。本书论旨自摸索、酝酿到观点的形成,前后逾三十年,是和个人生涯相依伴的学习领域。

此次付梓,在资料上做了大幅的扩充,也增添不少个案和专题,在视野和内容方面已和其他拙著有很大的不同,这或许可说是笔者对于历史上陶瓷补修这一课题的自我修正和总结吧!

| 封面设计 |

封面设计别具匠心
选取书中重要器物作剪影,形成了陶瓷修补的序列


护封选取特种艺术纸,典雅精致

选取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著名的南宋龙泉窑青瓷“马蝗绊”以烫金呈现锔钉修补的效果

底纹采用翁氏旧藏陈洪绶册页为一带有锔钉修补盆花整体设计凸显本书“陶瓷修补”和“锔钉补瓷”的主题

| 序说 |

历史上因重力碰撞导致陶瓷缺磕破碎的例子极多,这些案例之所以会被记录下来的原因不一,有的是心惜珍奇物件,有的是作为小说情节的铺陈插曲,但也有用来衬托主人公价值观的譬喻功能,是管窥其时生活史的有意义的素材。

虽然有关陶瓷修补议题存在着诸多可资讨论的面向,不过这本书的内容是拟经由梳理历史上几个特定区域补修技艺的具体内涵,进而省思其于文化史上的位置。

因此,这本书既非具实用功能的陶瓷修护手册,也不是探索历史上陶瓷接着剂配方或复原修缮工序细节的科技史著作, 而拜近代科学之赐所创发种类庞杂的高效能或环保黏着剂,以及各式修缮技术均不在本书讨论之列。


就如陶器无单一起源般,对于因天灾、人祸所导致陶瓷损伤之修护当然也见于世界各地许多民族和地区,而其陶瓷的修缮方式和使用道具亦颇多样,巧妙各有不同。对于不甚讲究陶瓷外观美感或实用功能的人而言,或许可以自行购入黏剂或利用手边现有的工具针对破损陶瓷进行简单的接合,否则就需委由专业匠人来处理。


各地匠师的专业纯熟度或操作手法乃至于修护信念不尽相同。不过,这本书有意回避不加区别地罗列各地区案例予以讨论,而是将视点聚焦于中国日本欧洲等三个区域所见陶瓷修补技艺来进行讨论。这是因为作者认为:以上三个区域所见陶瓷修补技术不仅能相对鲜明地反映出各自生活史或广义文化史上的意义,在特定的时段还涉及修缮技术的传播问题,具有可互比性。

书中主要章节呈现

1

清代宫廷的陶瓷修补与改装


2

锔钉修补术诸面向


3

日本的陶瓷补修和赏鉴


4

欧洲人对于中国陶瓷的金属镶饰、修理和改装
——兼及其和亚洲区域镶饰例的比较


如果说以经济的角度研究民生问题是民生经济学这一学科的宗旨,那么历史上的陶瓷修补术可以说是在一定层面上体现了作为民生方便载具或说必需品的陶瓷之经济活动。

除了各式各样与民生消费有关的补修工法之外,这本书也着重讨论了历史上区域特定群体有时视修补的陶瓷个体为古物之象征,或刻意赏鉴陶瓷的补修痕迹等议题,并试着梳理异国文化交流等现象,所以书名为《陶瓷修补术的文化史》。

| 专家推荐 |

李军
艺术史家,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

日本的《文化财保护法》曾将“文化财保存技术”纳入“文化财”保护的范围,这一举措从方法论上建构了世界上最为完备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与此相似,这部《陶瓷修补术的文化史》,是陶瓷史家谢明良积三十年方法论的思考,对于中国陶瓷史所作的最新阐释和贡献。该书从中国、日本和欧洲的三重跨文化视角入手,以他一以贯之的清澈、明晰而务实的文风,切入细腻的物质文化分析,透过具体的陶瓷修补与改装的案例,讲述了一部真正的陶瓷艺术史和文化史。

任志录
深圳市文物考古鉴定所原所长、著名古陶瓷研究专家

俗语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显然谢明良先生拥有良好的金刚钻,其陶瓷研究既涉列到宏观的史论,又触及到细微的史实,对中国陶瓷史钻洞打眼,修补填充,其功至伟。先生的新著《陶瓷修补术的文化史》更具深钻之功,探幽发微,将陶瓷的修补术发展成一种文化史,纯属前人之未见,是对中国文化史的一个新补充,必将成为学术丛林中的高枝。读来也,情趣盎然,引人入胜,谢明良先生的研究已经超然物外,再进入一个秘境。

刘朝晖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副系主任

历经几代学人的不懈努力,中国陶瓷史的学术框架业已确立。随着现代学术的日新月异,陶瓷史的研究深度和新面向如何去进一步拓展,成为陶瓷史家面临的新挑战。谢明良教授的陶瓷史研究,精深、厚实、宽广,无疑会给我们以启发。其新作《陶瓷修补术的文化史》,选取古陶瓷研究中一个极有趣、又少人问津的话题,以涵盖中国、东亚、南亚、中东、欧洲的跨文化视野,透过修补技艺去讨论背后的文化内涵、观念认知和区域交流,以物为核心,巧妙地将工艺技术纳入了新文化史、全球史,回应了陶瓷史研究的“当代性”。

王屹峰
浙江省博物馆研究员、“2017中国好书”获得者

徜徉山林猿鸟间而后笔耕不辍,胸怀东西而又可视微知著,尤喜流俗不顾却屡获创建,但凡做学问者若能得其一便属不易,谢明良先生研究古陶瓷,兼而有之。

| 编辑推荐 |

本书主要关注陶瓷史上修补、改装等议题,四个章节以专题形式进行研究。主要包括清宫的修补与改装、锔钉修补、日本的陶瓷修补与鉴赏、欧洲对于中国陶瓷的修补和改装等四个方面。其中专业性和通俗性具备,在全球史视野下关注以东亚陶瓷,特别是中国陶瓷的修补与改装,小中见大,有助于中国、亚洲陶瓷史研究工作的推进,在陶瓷研究界具有重要意义。

| 目录 |

序说
第一章  清代宫廷的陶瓷修补与改装
一、补釉
二、补胎
三、接合
四、髺垦暴薜 —乾隆皇帝对于缺损陶瓷的对应态度和补修理念
五、陶瓷改装
六、补修地点
第二章  锔钉修补术诸面向
一、中国区域
二、日本区域—从“马蝗绊”茶碗谈起
三、朝鲜半岛区域
四、南亚
五、中东
六、欧洲
七、区域间影响交流的评估
第三章 日本的陶瓷补修和赏鉴
一、呼继
二、呼继和中国的以旧补旧
三、烧继
四、陶瓷的残缺美—从“云山肩冲”谈起
第四章 欧洲人对于中国陶瓷的金属镶饰、修理和改装—兼及其和亚洲区域镶饰例的比较
一、欧洲金工镶饰和修理中国陶瓷的几种手法
二、中国工艺史上的陶瓷金属镶饰
三、奥斯曼土耳其的陶瓷金属镶饰
四、陶瓷金工镶饰交流和影响的评估
结语
后记
各章注释
引用书目
图版出处

| 书影 |

《陶瓷修补术的文化史》
谢明良 著
定价:120.00元

野买书推荐好读物
扫描海报二维码即可买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